向低碳經濟轉型
管理方法
友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管理方法,是我們對實現「2050淨零排放」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保持一致。友盟專注於通過採用創新技術和可持續實踐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包括投資可再生能源、提升整體營運的能源效率,並促進向新能源運輸轉型。此外,友盟推廣使用低碳材料和建築方法,這不僅可減少排放,還提高了發展項目的整體可持續性發展。通過與持分者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參與行業的新倡議,例如承諾實現科學基礎減量目標並支持本地碳標籤計劃的發展,及支持《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更廣泛目標。這些積極的措施和策略性投資確保友盟在香港向低碳經濟轉型中作出重要貢獻,展示了在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管理方面的領導力。
為市場提供低碳混凝土方案
香港交易所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現已與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看齊,這對於減少發展項目中的隱含碳政策有著重大影響。根據新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其範疇1、2和3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一全面的報告框架鼓勵公司識別並減少其價值鏈中的高碳排放活動。
通過實現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參與機構不僅展示了其對氣候保護的承諾,還採取了可行的步驟來減少其碳足跡。這包括採用低碳材料和建築方法、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投資可再生能源。這些報告要求促進了企業透明度和問責制,推動公司創新並實施更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最終有助於減少香港發展項目中的隱含碳。
然而,來自持分者的反饋表明,對於低碳材料的定義含糊,而對於如何有效減少發展項目的隱含碳亦存在不確定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友盟獲得了綠色產品認證,並發布了我們混凝土產品的環境產品聲明,披露了產品的隱含碳量。在2024年,友盟進行了混凝土的基準測試,以定義低碳混凝土。在本港,我們使用建造業議會的混凝土碳標籤制度,將平均碳排放量降低30%作為低碳混凝土的門檻,結果我們63.4%的產品達到了這一標準。此外,若以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協會(GCCA)制定的5.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兆帕/立方米的門檻進行基準測試,我們有37.7%的混凝土產品達到這國際標準。
儘管香港尚未有公認的低碳混凝土門檻,這些基準測試為友盟在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進展提供了寶貴的分析。分析結果強調了加速碳減排行動以達到目標對於友盟和整個行業都是必要的。
2050淨零排放路線圖
資料來源: 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協會(GCCA)
我們致力於探索減碳機會。根據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協會(GCCA)在其《GCCA混凝土未來水泥行業淨零進展報告2024/25》中發布的「淨零排放路線」,提高混凝土生產效率對實現淨零排放的貢獻是11%。我們已經徹底審查了從生產工地的能源消耗,到影響生產線生產力和物流效率的生產過程。
在報告期內,我們繼續將混凝土攪拌車隊升級為五軸10立方米卡車。這一措施旨在提高混凝土運輸效率,將燃料消耗的碳排放減少超過10%。為了配合這些卡車,我們位於青衣的混凝土生產中心的混凝土攪拌廠配備了5立方米的攪拌機,優化了生產力和能源效率。
水泥和粘合劑的節約對實現淨零排放的貢獻為9%。我們一直在優化混凝土配方以減少水泥使用量。通過不斷改進質量管理系統,我們在保持最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防止過量使用水泥。
我們發現,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和建築物設計及建造效率是實現淨零排放的最重要一環,分別佔36%和22%。然而,由於投資規模和可行性,啟動一個CCUS項目超出了我們作為混凝土供應商的能力。因此,我們專注於支持與承包商及開發商,並與之合作推動設計和建造效率。
我們已經為混凝土產品發布了環境產品聲明。通過使用生命周期評估(LCA)工具,我們可以估算混凝土在其生命周期內的碳匯,這對實現淨零排放的貢獻為9%。
引入香港首輛電池電動混凝土攪拌車
為期一年的測試
向新能源運輸轉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實現《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的一項策略性行動。為了準備這個轉型,我們與主要建築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合作,將首輛電池電動混凝土攪拌車引入香港,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該試驗旨在評估在香港使用電池電動混凝土攪拌車的可行性,並解決行業對電動混凝土攪拌車應用的疑問,例如電池充電對生產力的影響。
在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後,包括獲得相關卡車的認可證,試驗於2023年11月15日正式啟動。此為期一年的試驗於2024年12月結束,提供了有關新能源電動混凝土車潛在碳減排和成本節約的寶貴資訊,同時確定了電池混凝土車自重增加的影響。
低碳建築技術採購指南
因應建築行業對低碳建築方案的需求上升,和支持基礎設施的低碳發展,以符合公司目標及達成全球及地區性的減碳及淨零願景,銳思碳管理(RESET Carbon)和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發起了一個低碳建築解決方案工作組。該工作組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向上游價值鏈提供市場信號、標準化會計和基準測試,以及尋求政策支持來解鎖碳減排的機會,加速低碳建築市場的發展。
在2023年,友盟積極參與了該工作組,就混凝土方面的技術專長和創新理念提出建議,以支持低隱含碳建築技術採購指南的制定。該指南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隱含碳手冊,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產品階段(A1-A5)、使用階段(B1-B5)到終端階段(C1-C4),確保盡可能準確和全面的結果。該指南已於2024年9月發布。
可持續混凝土和低碳水泥
混凝土是僅次於水的使用量第二大材料,在支持城市化和人類社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混凝土的生產約佔全球總碳排放量的8%,其中大部分來自其水泥成分。
為了減少碳排放,友盟積極探索所有潛在的減排機會,並與價值鏈中的持分者合作,推動碳減排工作。
通過全面的生命周期評估,我們確定了在混凝土整個生命周期中減少排放的關鍵機會。基於這一評估,我們的策略性行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 降低水泥性材料的隱含碳, 因水泥是混凝土碳足跡的主要來源。
- 開發創新可持續產品 , 以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採取這些措施,友盟致力履行減碳責任,為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做出貢獻。
與主要供應商合作減碳
青洲英坭對低碳經濟的承諾
水泥佔混凝土80%以上的隱含碳,是混凝土碳足跡的最大單一來源。因此,降低水泥的隱含碳為實現混凝土減碳提供了最重要的契機。我們的伙伴水泥物料供應商青洲英坭 (GIC) ,其為香港領先的水泥製造商,積極實施多項策略以降低水泥的碳排放。為配合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的趨勢,青洲英坭已確定兩大減碳路徑:採用替代燃料及使用可持續來源的原料。
替代燃料倡議
GIC明白到使用替代燃料是降低其淨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策略。目前,他們持有指明工序許可證,允許使用替代燃料,並正在建立穩健的供應鏈。公司所使用的替代燃料包括木材衍生燃料、橡膠衍生燃料、塑料衍生燃料和聚氨酯殘渣,當中的燃料由本地回收商提供。這些替代燃料正在位於踏石角工廠的熟料生產中使用。
原材料的環保採購
在2024年,GIC達到了86.7%的環保來源原材料使用率,較2023年的84.7%略有增加。這些材料是其他工業過程的副產品,包括:
- 碎石粉石灰石
- 飛灰
- 底灰
- 煙氣脫硫石膏
- 燃煤電廠的低品位石膏
- T-Park [源 ▪ 區] 的床灰
- 玻璃碎片
- 使用過的鋁土礦
- 銅冶煉廠和高爐的礦渣
- 蠔殼
減少熟料含量
青洲英坭在其水泥產品中增大輔助水泥材料(SCM)的比例,顯示了公司在減少熟料含量的努力。SCM的比例從2023年的15.0%上升到2024年的17.4%。
創新方法
青洲英坭還在探索使用生物質碳酸鹽和非碳酸鹽基鈣源來替代其熟料生產過程中的化石碳酸鈣。另一個注目方案是於2024年8月啟動的ShellCem試點計劃,該計劃專注於回收使用過的蠔殼。
透過這些策略,青洲英坭在降低水泥性材料碳足跡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直接加強了我們為建築項目提供低碳混凝土方案的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為香港未來開創可持續混凝土方案
隨著香港繼續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對創新和可持續建築材料的需求亦日益強烈。我們立志領導供應可持續混凝土產品的潮流。這些產品不僅可滿足本地嚴格的基礎設施需求,還符合具前瞻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致力於在減少對環境影響的同時提升產品的結構性能,這在我們一系列突破性的混凝土方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些產品具有低隱含碳、減少生命周期排放和使用創新回收材料的特點,以上均有助塑造一個更綠色、更具韌性的香港。
將塑膠廢料轉化為高性能混凝土
我們其中一個項目是將回收的塑料瓶轉化為生產混凝土的再生石料。通過將廢棄的塑膠瓶加工成高質量的再生石料,我們生產出了一種於港鐵東涌西站和隧道項目中成功測試的混凝土。這個方案帶來了雙重環境效益:它將塑料廢料從垃圾堆填區移走,並減少了使用傳統石料來生產相關的碳排放。這些再生塑膠石料更是碳中和的。除了其生態優勢外,這種混凝土還能實現預期的產品性能,證明了可持續性和性能可以齊頭並進。
香港首例 - 地下連續牆採用GGBS配方,減碳近22%
我們透過支持港鐵東涌綫延綫東涌西站及隧道建造工程(合約編號: 1201)的環保目標,展現了對可持續建築的承諾。在這項大型發展項目中,我們特別為地下連續牆工程供應了40,000立方米的低碳混凝土,其採用了Grade 45/20D級GGBS混凝土配方取代港鐵慣用的PFA混凝土配方。這次的創新環保材料使隱含碳降低了21.87%,顯著減少了該地基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此舉開創了重要先例,成為港鐵首個、亦是香港首個在地下連續牆施工中採用GGBS低碳混凝土的項目。首幅地下連續牆已於2024年3月成功澆築,其以精心設計的配方實現卓越的結構性能,驗證了GGBS在基礎工程中的適用性。該項目清晰展現了友盟在香港基建領域推廣低碳建材方案的領導地位。
高強度沉管混凝土配方以提高效率和可持續性地基
我們的60級沉管混凝土配方已獲得房屋署批准,並自2023年11月起供應。這個是首個房屋署項目使用了超過40,000立方米的升級版60級沉管混凝土。該配方包含25%的粉煤灰(PFA),專為鑽孔樁應用設計,提供更高的強度以承受更大的荷載和剪力。通過減少過多鋼筋的需求,它降低了隱含碳,同時在建築設計中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最近所有房屋署項目都採用了60級沉管混凝土。這一產品突顯了我們致力於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以優化環境和建築結構的成果。
通過設控滑模混凝土簡化建築施工
在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HY/2018/08)項目中,滑模無間斷施工方法一直是一種具有極高混凝土性能要求,又甚具挑戰性的施工方法,當中包括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強度發展的控制。我們的45級設控滑模混凝土在鑄造井筒時彰顯了其價值。該混凝土配方加入了聚丙烯纖維(PPF),並經過特別設計以達成額外持久性和設計控制,更具有防火剝落性能,使得施工過程能夠無間斷進行。好處是更快的項目進程和均勻的混凝土結構,同時增強了耐久性。通過加快施工並保持質量,這一方案可支持香港對高效、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需求。
自充填混凝土:效率與卓越並存
我們的自充填混凝土(SCC)正在改變香港不同項目的建造方式,如石門的STTL617擬建商業大樓到港鐵XRL811A。因SCC的自流平特性,不需使用振動器,故減少了噪音、勞動力和設備成本,同時改善了擁擠區域的施工的安排。因而創造了一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了對周圍的干擾,保證了一致的質量、更光滑的表面和更大的設計靈活性。通過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SCC也解決了老齡化勞動力的挑戰,使其成為可持續和高效建築的基石。
水下防沖刷混凝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我們的水下防沖刷、自流平混凝土簡化了水下施工,同時不損害環境的完整性。該產品在香港沿海項目中使用,確保施工不污染海洋,並消除了額外的機械振動和勞力需求。通過簡化施工過程,此產品可保護海岸線,反映了我們的整體可持續性發展方向: 保護平衡生態與實用性創新。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友盟,我們相信可持續混凝土不僅僅是一種產品,它是對香港未來的承諾。通過整合回收材料、減少碳排放和提高施工效率,我們支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大眾運輸系統、公共房屋,到商業大樓和水中的基建,我們的混凝土正在為低碳、具韌性城市願景奠定基礎。隨著我們不斷創新,我們致力於與行業的持分者合作,建設一個繁榮的香港,造福未來世代。